回望教育減負歷史,一窺“雙減”政策深意,推動教育創(chuàng)新及改革發(fā)展
我國當代著名教育學家,比較教育學重要奠基人,中國教育學會名譽會長,北京師范大學資深教授、博士生導師,95歲高齡的顧明遠教授撥云解惑之作
身為“90后”長者 心系一線教育實驗
用歷史眼光 破解無效內卷 撫平教育焦慮
看“雙減”如何減去學生不能承受之重及家長心中不可擺脫之重
歷史思維與洞見之光照進教育發(fā)展的未來
進入“雙減”時代 把脈教育改革 讀懂重要政策與中國百年大計
以課業(yè)負擔的減法 做教育成效的加法
一腔赤誠滾燙 滿懷熱血難涼 經年思考不息 顧明遠老師傾囊相授
內容簡介
“雙減”政策出而教育事業(yè)動。2021年7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了《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yè)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一是要求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yè)負擔,二是減輕校外培訓負擔。這一政策一經出臺便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和激烈討論。
作為一名從事教育工作已有75年的“教育老兵”,顧明遠先生見證并參與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歷次重大教育改革。鑒于此,北京師范大學的丁瑞常博士就“雙減”的前世今生,對其師顧明遠先生進行了系列專訪,形成本書。
本書不僅梳理了“雙減”政策的來龍去脈和關鍵要義,并且就我國基礎教育數十年的減負之路為何會如此艱難坎坷、反對“應試教育”究竟是在反對什么、為什么必須叫停“教育資本化”、“雙減”之路如何走下去等眾多根本性問題給出了兩位“90后”教育人的思考。
作者介紹
顧明遠,江蘇江陰人,中共黨員,我國當代著名教育學家、比較教育學重要奠基人。中國教育學會名譽會長、國家教育咨詢委員會委員、北京師范大學資深教授。曾任世界比較教育學會聯(lián)合會聯(lián)合主席、中國教育學會會長、原國家教委中小學教材審定委員會副主任、北京師范大學副校長等職。主編《教育大辭典》《中國教育大百科全書》等多部大型教育辭書。著有《顧明遠文集(十二卷)》等。
丁瑞常,江西宜春人,九三學社社員。北京師范大學國際與比較教育研究院副教授、博士。研究領域為國際組織教育政策、全球教育治理、比較教育政策。在國內外學術期刊發(fā)表文章五十余篇,著有《經合組織參與全球教育治理研究》《新加坡教育制度與政策研究》等。
編輯推薦
“雙減”作為國家基礎教育大計方面的政策改革,影響深遠和意義重大,對其探討不能僅限于政策,圍繞著其誕生演化的歷史背景和時代國情來認識這一政策才不會失之偏頗。作為一名“教育老兵”,我國著名教育學家顧明遠先生對影響國家百年教育大計的政策變動脈搏了然于心。顧先生回顧多年國家教育改革之路的實踐經驗,與自身持續(xù)關注和多年思考所凝結的文字相結合,剖析了教育改革趨勢、應試教育中的痼疾,展現(xiàn)了雙減“前世今生”的發(fā)展過程,為雙減的落地推進悉心建議。“雙減”政策的出臺牽引著校外教培行業(yè)、家庭學習規(guī)劃和學校教育格局的變革,社會各界也紛紛展開反思。“雙減”作為復雜教育改革中的一個鮮明時代注腳,我們對這一議題的思考必然需要經過深刻討論、交流碰撞,北京師范大學丁瑞常老師與顧先生的師生訪談使得我們對“雙減”的認識更進一步,了解為什么減負并非一個新問題,“雙減”之于“反對應試教育”和推進素質教育的意義,“雙減”減的究竟是什么以及在教育減負歷史中的“資本越位”問題,“雙減”政策落地過程如何真正實現(xiàn)服務學生和促進教育發(fā)展初衷,“雙減”在教育回歸本質過程中能夠做出哪些時代貢獻……
教育這棵百年大樹實際上是由學校、家庭、社會等多方群體共同悉心栽培壯大的,無論是教育公平、教育減負、贏在起跑線上的教育焦慮,還是從應試教育到素質教育、正確看待考試制度、升學壓力與學生全面發(fā)展,這些牽動著全社會神經的問題從來都不是能加以簡單思考和回答解決的,教育問題有其自身的復雜性。
本書旨在直面這種復雜性,針對教育領域引發(fā)社會思考和關注的諸多現(xiàn)象,顧明遠先生和丁瑞常老師展開了深度談話與交流,在中華人民共和國七十多年的教育改革過程中,回望來時走過的艱辛路途。改革精神在一代代人的接力足跡和奮斗過程中逐步顯現(xiàn)出來,我們今天反思“雙減”何以出現(xiàn)和如何發(fā)展,也就是在深入教育改革這個時代命題,了解教育現(xiàn)代化的使命、歷程和意義。
顧明遠先生和丁瑞常老師將這樣一個復雜問題和復雜圖景,用平白易懂的方式呈現(xiàn)出來,閱讀本書,您會感受到一個保持對教育事業(yè)發(fā)展前景觀察思考、筆耕不輟的教育家的熱忱初心,您更會為其中親切樸實的談話而享受到與教育大家對談的樂趣。
目 錄
引 言
第一章
減輕學生課業(yè)負擔是一個老問題
第一節(jié) 為什么要給學生“減負”
第二節(jié) 七十多年的“減負戰(zhàn)”
第三節(jié) “減負”的“結”為什么久久解不開
第二章
為什么反對應試教育
第一節(jié) 應試教育是怎么來的
第二節(jié) 反對應試教育是在反對什么
第三節(jié) 人工智能時代的到來與應試教育的末路
第三章
校外教育的“越位”與教育資本化
第一節(jié) “變味的”校外教育
第二節(jié) 教育行業(yè)絕對不能資本化
第四章
“雙減”政策的目的和落實
第一節(jié) “雙減”是貫徹新時代黨的教育方針的具體舉措
第二節(jié) “雙減”的根本目的是讓教育回歸本質
第三節(jié) 落實“雙減”的關鍵在于做好“雙增”
第五章
辦好每一所學校,上好每一節(jié)課,教好每一個學生
第一節(jié) 教育觀念現(xiàn)代化是教育現(xiàn)代化的靈魂
第二節(jié) 教育現(xiàn)代化要靠制度建設來實現(xiàn)
第三節(jié) 抓住教師隊伍建設這個“牛鼻子”
第四節(jié) 利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賦能教育高質量均衡發(fā)展
精彩文摘
引 言
2021年7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了《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yè)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以下簡稱“雙減”),各地認真落實,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學生的作業(yè)負擔減輕了、學習愉快了、學習效率提高了,出現(xiàn)了生動活潑、主動學習的局面。校外培訓機構進行了整頓,學科類的培訓已經被扼制。但是,社會上對“雙減”的質疑聲仍然不絕于耳,有些家長生怕孩子學少了,影響其在中考、高考中的競爭力;有些人質疑(學校)能否保證學生在校期間的學習質量,甚至說“教育質量降低了”。各種培訓仍暗流涌動。各地各校在落實“雙減”時也遇到一些困難,出現(xiàn)一些新的矛盾。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2023年兒童節(jié)前夕在北京育英學??疾鞎r所言:“‘雙減’政策落地有一個過程,要久久為功。要引導家長、學校、社會等各方面提高認識,推動落實好‘雙減’工作要求,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如何理解“雙減”的重要意義,如何化解出現(xiàn)的許多新矛盾,需要研究一下“雙減”政策出臺的歷史背景,了解現(xiàn)狀和前行的路徑。
為此,本書第二作者丁瑞常與顧明遠先生就“雙減”話題進行了長時間的談話和討論。顧先生詳述了“雙減”的來龍去脈。丁瑞常對談話和討論記錄進行了整理,并根據顧先生的回憶,補充了一些背景資料。
以下內容為顧明遠老師新作《“雙減”的前世今生》專訪——《檢察風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