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風如春雨、潤物無聲,家風如明燈、照亮家庭前行的路。黨員干部應當重視家風建設,深耕傳統(tǒng)家風文化沃土,讓清廉家風成為抵御貪腐的“銅墻鐵壁”,讓優(yōu)良家風化作滋養(yǎng)初心的“源頭活水”。
在文化根脈中汲取清廉傳家惠久遠的“精神養(yǎng)分”。中華文明綿延五千余年,“清白傳家”的治家之道、“修身齊家”的倫理智慧,浸潤著民族品格與氣節(jié)。這些文化基因中,蘊含著抵御貪腐的密鑰。古人以“一絲一粒,我之名節(jié)”提醒子孫,以“儉以養(yǎng)德,廉以立身”訂立家規(guī),將清正廉潔的思想融入日常訓誡。黨員干部身處新時代,更應傳承好、弘揚好這份寶貴的精神遺產(chǎn),把歷史文化中的廉潔因子轉(zhuǎn)化為家風建設的實踐準則,將個人品德、家庭美德與黨性修養(yǎng)熔鑄一體,書先賢警句以自省、明家規(guī)底線以束行、借歷史故事以育人,以文化人、以廉潤心,讓家人在耳濡目染中厚植廉潔觀念,讓清風正氣在傳承發(fā)展中生生不息,為社會注入崇德尚廉的持久力量。
于言傳身教中守護崇廉尚潔揚正氣的“幸福家門”。良好的家風能形成一道堅實的“防腐墻”,通過家庭成員間的相互監(jiān)督、相互提醒,讓黨員干部時刻保持清醒頭腦。同時,黨員干部的家風具有強大的示范效應,當黨員干部以身作則,踐行尊老愛幼、勤儉持家、鄰里和睦的優(yōu)良家風,就會在社會中起到引領作用,帶動廣大群眾見賢思齊。反之,黨員干部私德不修、家風不正,就會形成錯誤示范和不良價值導向,嚴重影響社會風氣。因此,黨員干部更要注重家風建設,要以良好家風帶動社風民風向上向善,為社會文明進步注入強大正能量。要從自身做起、于細微處著手,將行為規(guī)范要求轉(zhuǎn)化成在日常生活中“踐于行而不自知”的內(nèi)在修養(yǎng)。在家庭中,孝老愛親、夫妻和睦;在工作中,廉潔奉公、勤勉盡責;在社會上,謙卑有禮、進退有節(jié)。以正派作風、言傳身教為身邊人樹立榜樣,引導、帶動全社會共同培育和傳承清廉家風,共同守護好“幸福家門”。(云南省昆明市呈貢區(qū)紀委監(jiān)委 張曉莉)
